“高考改革-中学校长论坛”进入第二天
导报讯【记者 沈晓丽 实习生 赵谊宁 通讯员 王瑛慧】 昨日,“高考改革—中学校长论坛”在厦门大学继续举行,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卫民、厦大高教研究所名誉所长潘懋元、厦大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厦大招生办副主任蔡郑伟等专家与众多中学校长在论坛上纷纷发表自己对高考未来走向的看法。
与会专家对高考改革的方向、考试组织形式、中学排名、推荐信、保送生制度、加分等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多元考试制度是趋势
“高考改革的方向应是一种从选拔性过渡到适应性,从单一性过渡到多样性的考试,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厦大高教研究所名誉所长潘懋元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多样化,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分类型考试。他认为,现在的高等教育有研究型、专业型和职业型三种基本类型;第二种方式就是统考加单考。他认为,大规模考试有局限性,实行单独考试比较理想,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如学生奔波、组织经费等问题。
“在目前的国情下,建立以统考为主的多元考试制度,是未来高考改革的趋势。”厦大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说。
中学“排名”水土不服
如今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高考改革可以学美国参考中学排名的模式。但刘海峰认为,美国模式的“高考”在中国势必走样,水土不服。在美国,中学时期的成绩排名会作为一些学校录取学生的一大依据,而中学“排名”这项指标在中国很可能会因为受到金钱和权利的干扰,而走样失真。
推荐信容易作假
在美国,中学校长、班主任、社会名流的推荐信往往很奏效。可是这一招在中国显然行不通。刘海峰说,中国学生交上来的推荐信往往不大客观,很少写缺点,而且存在很大的作假行为。
保送生制度惹争议
保送生制度的实行也是一波三折。厦大招生办副主任蔡郑伟说,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很多中学普遍实行“推良不推优”政策,把好的学生留下来考试,造成高校失去积极性。
蔡郑伟说,原来地市级优秀学生可获得保送资格,可是不到一年,有些中学一个班就出现了十几个地市级优秀学生。后面减少报送生名额,提高门槛,演变成省级优秀学生和奥赛五大学科省级一等奖可获得保送生资格。导致一些学校专门组织社会奥赛班,导致了严重的偏科现象,而且社会上不同学者对奥赛的批评声音很大,认为它是扼杀天才的杀手。
加分政策遭遇“作假”
提到加分政策时,刘海峰举了个例子。高考中,有一条政策是开有省级证明的二级运动员可以加分,不少考生就利用各种关系,摇身一变都变成体育特长生。
在高考选拔中,此间有人士认为可以参考中学表现,比如“德”方面表现好的可以加分。刘海峰认为,“德”一旦与升学挂钩,势必走样。他举了个例子,在台湾曾推行过学生到社区当义工可以加分,可是这个政策一推行开来,学生家长争着帮孩子做义工。
自主招生不积极
社会人士一般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想招谁就招谁,可是事情并不是这样,高校对自主招生普遍积极性不高。
今年,厦大成为全国42所有自主招生权力院校中的一所。蔡郑伟说,自主招生是多样化选拔录取方式的一种,主要是为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和平时成绩一贯很优秀,高考失常的学生服务的。可是据了解,这一政策目前演变成考生“求保险”和“获取加分”的手段。
另外一方面,自主招生也遭受“诚信”困扰。一些学生家长提供的中学成绩排名是否人为“拔高”,高校也只能将信将疑。
部分科目单独命题
今年,全国有14个省实行分省命题,福建是其中的省份之一。刘海峰认为,并不一定所有省区都要单独命题,一些省份可以委托做得好的省份帮忙命题。据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薛卫民教授介绍,今年福建将沿用去年的命题形式,即语数和英语的笔试部分由福建省命题,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英语的听力部分和小语种则由教育部命题。而各个科目的分值可能有微调,但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3年内“3+X”形式不变
据薛卫民透露,从2005年到2007年,现今使用的“3+X”高考形式将不会改变,估计2008年还是这样。
我省不实行超志愿政策
在昨日的论坛上,今年福建省的填报志愿方式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薛卫民认为,分数和各类分数线出来之后再填报志愿,可能会造成考生扎堆的现象。
在会上,有中学校长提出,上海的高分保护政策把北大和清华作为超志愿,我省是否可以推行。薛卫民认为我省不会实行超志愿政策,上海能实施该政策是因为上海的大学有很多,本地生源报考北大、清华的人数相对较少等原因。但我省的大学相对较少,实施超志愿政策又会减少其他省在我省的招生名额,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我省考生。所以我省不实行超志愿政策。
此外,据薛卫民透露,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期间,福建省教育厅将以分数段的形式公布全省的排名起止,如700-750、690-700……有多少人,但不公布具体的排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